李益:誰是綠色展覽和減量設計的主宰者
1994年9月27日,德國頒布了《循環(huán)經濟和廢棄物處置法》,標志著對經濟發(fā)展模式的認識開始轉向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并首次立法。該處置法提出,對待廢棄物處置的優(yōu)先順序為:避免產生——減量化(Reduce)、反復利用——再利用(Reuse)、最終處置——再循環(huán)(Recycle),這就是著名的3R原則。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huán)經濟促進法》對于循環(huán)經濟的定義是指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過程中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活動的總稱。其中的減量化,是指在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過程中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
近年來,對于正在建設中的我國綠色會展項目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和評價標準體系,以及環(huán)保型展臺的設計與建造,提出減量化設計原則。但究竟減什么、如何減?則需要從展覽和設計的規(guī)律與現實出發(fā),進行探討并付諸實施。
眾所周知,展覽的本質是品牌傳播和營銷。但展覽設計不只是為了創(chuàng)造新的造型和效果,而應是對于傳播和營銷的創(chuàng)意策劃,有效地組織展示內容、設計規(guī)劃展線,深入解讀、提煉展示信息,注重內容表達、傳遞、交互(溝通)上的有效性。至于展示空間的藝術處理、道具樣式、視覺傳達手段、照明方式等等,都應服從于品牌傳播和營銷的需求。減量設計,首先應基于這樣的主、從關系。
當然,也有相當部分的展覽設計仍然只限于空間、造型設計。筆者認為,這正是傳統(tǒng)展覽和現代展覽的分界,是展覽設計、工程企業(yè)核心競爭力的區(qū)分。
作為親歷者,筆者曾目睹18平方米、27平方米特裝展位建造二層結構的案例,經歷過在展會現場因競相攀比而臨時加高展位的情況,也被要求過在設計之初為突破主辦方和場館規(guī)定限高而進行“運作”。種種脫離或無視展覽傳播和營銷的本質,在設計中一味求高求大求“炫”求“新”、堆砌科技手段、生吞活剝國外案例、為求“先機”而不計后期實施成本競逐中標的現象,已經違背了展覽設計的初衷。
上世紀,德國建筑大師路德維?!っ芩埂し驳铝_提出“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成為一種建筑設計哲學和建筑藝術的國際風格,也被后來所有設計領域奉為“金句”。
按照展覽設計所承擔的臨展現狀,展位類別分為標準展位、小型特裝、中型和大型特裝;按展覽類型分為專業(yè)展、綜合成果展、博覽會。同時,還需面對不同行業(yè)、不同類型、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需求的參展商。從設計角度看,特裝簡約化、構件標準化、環(huán)?;l(fā)展趨勢的簡單界定和用較少材料實現展位功能的概念要求,無法涵蓋所有的展位類別。如其中的特裝展位,特別是中型以上特裝展位的結構性構件包括“天、地、墻、臺”四大部分,即吊頂、地面、分隔和島臺。結構性構件既是構建展會功能和展覽效果的主要載體,也是展覽中最大體量的材料耗材。除此以外,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還有越來越多的互動多媒體、虛擬現實、視頻、音頻等設備及裝置,已成為展覽營銷與傳播的必需載體。很難用一種或一類器材、材料和形式加以規(guī)范統(tǒng)一。
基于這一層面,減量設計的確切含義應該是降低設計的復雜性(Reducing Design Complexity)。因此,減量設計對于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現實層面則是,設計師經常會被提出“高大上”“炫酷”“震撼”“多媒體聲光電”等類似的設計要求,設計師也常常為滿足客戶的要求而“屈從”。其原因就是,展覽設計是需要有人買單的產品。
需要提出的是,從另一個角度,真正能夠幫助展覽實現減量設計的是客戶。真正做到減量設計,需要客戶尊重客觀規(guī)律,減少對設計的干預。也就是說,減量設計更依賴全社會的綠色展覽意識和對于展覽本質認知的提升。(作者系北京逸格天驕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