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財博覽會閉幕 90后消費將帶來新一輪掘金機遇
東方網12月5日消息:據《青年報》報道,為期三天的2017年第十五屆上海理財博覽會與12月3日閉幕。今年的展出面積達3萬平方米,國內外展商共計200余家,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托等金融機構一齊亮相,據博覽會組委會統(tǒng)計,3天的展會共吸引了13.7萬人參觀。值得注意的是,高端論壇、專題講座、大大小小的分享互動和面對面的個性化咨詢共同構筑了博覽會的海量信息,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關注。
90后驅動新消費經濟
“全球平均保時捷車主的年齡是56歲,在中國是36歲?!?在2017年中國財富管理和科技創(chuàng)新高峰論壇上,瑞信董事總經理、亞太區(qū)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博士以象征財富的保時捷跑車為引子,說明目前中國經濟正站在一個新的“十年”門檻上。
陶冬認為,下一個10年,決定中國經濟未來走勢,改變全球需求的大因素、大格局,是消費。而未來拉動中國經濟的正是“下一代人”即90后的消費,這也將帶來新一輪的掘金機遇。
全世界都在等待新的經濟增長點,陶冬認為在中國這個機遇正是在于“90后的新消費”。從消費者層面看,90后作為新一代消費者,與其父輩的儲蓄習慣和消費習慣大不相同,數據顯示,38%的90后不儲蓄,36%有儲蓄但不夠,僅26%有足夠的儲蓄。“這是一代全新的消費者。”陶冬說。
經濟要著眼全球視野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堅持發(fā)展理念”,要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fā)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要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fā)展新動力。因此,“一帶一路與中國金融業(yè)角色”高層論壇是本屆博覽會的壓軸大戲。
原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認為,我國即將在2020年突破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大關,在2029年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上海一定要成為頂級的國際金融中心,否則配不上我國巨大的經濟體量。但是要實現這個目標是很難的,因為要和紐約、倫敦、東京、新加坡還有我們國家的香港去競爭。因此,如何建成頂級的國際金融中心?這其中有一個路徑問題。他提出設想:能否能將上海先定義為“一帶一路”的國際金融中心,然后再做到頂級的國際金融中心。
[相關鏈接]
科技金融展商多起來了
本屆理財博覽會吸引了包括中國銀行、浦發(fā)銀行、匯豐銀行、浙商銀行、泰康人壽、中航信托、西部利得基金、中財期貨等國內外展商共計200余家參展,為上海市民提供理財資訊和理財服務。記者兩天走訪看到, 相較往年,本次展覽少了許多互金機構身影,多了不少科技金融機構展商。
記者走訪看到,本屆機構展商向觀眾呈現最前沿的產品趨勢,展示尖端技術與優(yōu)良的金融服務體驗。為了吸引觀眾的目光,還推出了不少活動,比如有展臺出現動感的電音提琴表演團,靚麗的中外模特;某基金公司帶來一臺娃娃機,供關注公號的投資者免費抓娃娃;某銀行聯手多家電商平臺推出優(yōu)惠活動,還有優(yōu)秀客戶經理解答觀眾投資疑問。
市民陸小姐告訴記者,她今年私募投資收益不錯,聽聞前幾年展會曾出現不少機構推介高收益產品,因此來尋覓,但收到的幾份推介廣告顯示,固收型的產品收益率只有10%左右,令她有點失望,眾多科技金融展商讓她感到新奇的同時,也有些茫然。
家住上海展覽中心附近的一位男性觀眾告訴記者,他已經連續(xù)參加了三屆理財博覽會,他介紹自己主要做外匯投資,但今年收益不佳,交了“不少學費”。他發(fā)現今年提供炒外匯的展商比往屆多了,在博覽會逛了一天后,他拎了10多份展商的推介資料,打算好好研究一下。